永安保险刘雄:财险公司风险减量服务思考与探索

作者:刘雄 永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裁(主持工作)

摘要:2023年初,原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财产保险业积极开展风险减量服务的意见》,对财产保险业拓宽风险减量服务领域、夯实减量基础、加强组织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虽然行业对风险减量的尝试一直在进行,但以正式文件的形式提出还是首次,也明确表明监管对风险减量管理服务的鼓励与支持,也表明了各界对保险业高质量转型发展方向的期待,风险减量服务也将是行业回归初心使命的必然选择。

一、风险减量服务的内涵

一般认为,保险业有经济补偿、资本融通和社会管理三大社会职能,保险企业运营中,遵循大数法则,通过历史数据和精算技术进行产品定价,通过向客户收取保费形成资金池,在客户出险后为其提供经济补偿,从而实现风险的转移,在社会范围内实现风险分摊。这种制度安排的基本出发点是补偿,是基于风险概率下的互助共济,底层逻辑是“等量管理”,保险的角色是通过制度安排进行二次分配,风险只是进行了转移,平滑了被保险人的现金流,但无论补偿是否充足,结果都是财产的损失,身体的病痛甚至伤亡,从社会整体来看,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并没有因此而减少。

但是随着我国保险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同时,伴随着当前国内国际新矛盾新挑战的出现,风险结构日趋复杂,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需求日益凸显,新的风险管理需求对传统的风险存量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保险业只有更充分的发挥好防灾减灾、风险管理的功能,才能在满足自身商业价值基础上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保险风险减量管理逐渐成为保险业适应时代要求的新选择。这就要求保险公司利用更加专业和先进的科技手段,主动介入被保险标的的风险管理,降低事故发生概率,实现社会风险总量的减少,进而为投保人和社会创造价值,提升社会福祉。

二、风险减量服务的现实意义

(一)保险业坚持初心使命的必然选择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急难险重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对全面提高安全保障能力,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完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等作出全面部署,对安全生产和防灾减损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原中国银保监会下发了支持财产保险业开展风险减量服务的有关通知,要求加快发展财险业风险减量服务,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助力我国经济行稳致远。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保险行业必须时刻牢记安全发展理念,坚持“两个至上”,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根植于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积极开展风险减量服务,有效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提高社会抗风险能力、降低社会风险成本,全面发挥金融力量协助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助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不断提升风险管理能力,这也是行业回归保障本源的必然要求,是对行业过度依赖资金运用的一种校正。

(二)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恢复保险业务以来,我国保险业取得了高速发展,但也始终面临着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在面对发展、效益和合规目标时,往往陷入一种“非此即彼”的相互矛盾和简单选择的怪圈,归根到期,是对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解和认知不足。保险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仅是行业和保险企业的经营业绩和效益的提升,更应当是关注并从根本上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保险供给和服务的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充分发挥经济“减振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全面提高保险消费者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更加深入的融入社会风险管理,把服务人民群众、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社会稳定作为行业发展的首要目标,开展风险减量服务就是保险企业践行高质量发展理念,降低经营成本、提升行业形象、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三)保险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方向

产品同质化,低质量费用竞争是财险业发展的顽疾,风险减量管理对保险业务模式的重塑,是提高其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开展风险减量服务,首先有利于提升服务水平。通过风险减量管理,可以促进财险主体从产品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从经营保单转向经营客户,为客户提供专业的一揽子风险保障方案和综合服务体系,提高保险消费者的获得感、安全感,实现保险人、被保险人和社会的多方共赢。其次,有利于提升经营质效。通过风险减量管理,减少事故发生,减轻危害程度,以更低的代价降低整个社会的风险和损失,进而带动保险主体降低赔付成本,推动保险主体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回归保险本源。另外,有利于提升保险增量。通过风险减量管理,可以作为创新型的增值服务和商业模式,培育壮大新兴业务市场,推动风险减量与保险增量的良性互动和循环促进。

三、风险减量服务的实践与困难

(一)行业风险减量服务的实践

风险减量服务可分为事前预防、事中减损、事后补偿三个方面。

事前主动防险。拓展服务内容,比如在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积极配合投保人开展一些风险评估、培训、隐患排查,自然灾害的前置查勘和评估,暴雨来临大数据低洼社区车辆转移等等。

事中科学减损。为投保人提供风险减量服务的综合方案,积极施救,对风险隐患及时采取维修、加固、整改措施,减少灾害损失的发生。

事后积极救险。除了履行保障职责外,积极参与救灾救援。

具体到各险种,行业中也有了不少探索与实践。

车险:安装安全驾驶主动防御系统,通过疲劳驾驶识别、盲区影像监测、车道偏移预警等功能,实时跟踪驾驶人和车辆的安全状态,及时提醒危险驾驶等行为,同时借助科技手段,加强道路风险预判,从而有效减少风险隐患。

农险:利用地理信息、卫星遥感及卫星定位技术,通过遥感监测作物生长,预测种植险出险程度,开展灾害快速评估和快速查勘定损,助力农业防灾减损。

财产险:成立“风险减量实验室”,建立“保险+科技+服务”风险管理模式;利用无人机巡检、远红外技术、机器视觉、图像识别等技术,结合专家研判,及早发现风险隐患,降低事故灾害损失。

(二)存在的普遍困难

1、专业能力不足。保险标的物的种类几乎涵盖了社会经济的所有方面,这对保险行业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保险业内部对于安全隐患发现与排查的专业技术能力及人员短板非常突出,当前从事安全生产服务的第三方专业机构也是凤毛麟角,行业专业能力严重缺乏。

2、资源投入不够。保险因风险而存在,风险减量服务(除安责险外)只是一项增值服务,保险业的基本职能限定和制约了其派生职能的规模与范围,保险企业投入的动力不足,尤其是在人力和资源投入方面远不能满足风险减量工作开展的需要。

3、社会认可度有待提升。保险企业提供风险减量服务的前提条件是被保险人的配合与支持,然而目前很多被保险人不愿意保险人和保险人聘请的技术专家上门进行风险查勘,更有甚者,往往以缺乏整改资金为由对于已知的风险隐患视而不见,或者是束之高阁,直至出现重大保险责任事故,两败俱伤。

(三)发达市场经验

发达国家在风险管理方面已经有不少有益的探索和经验,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

法特瑞:行业标准制定者

美国法特瑞互助保险(FM)认为大多财产损失是可以预防的,最好的风险管理方案是风险预防。FM拥有遍布全球148个国家的2000多名专业防损工程师,研究园区进行同业难以复制的研究,向客户提供业务分析、价值评估、风险暴露分析、可持续运营方案等全面的风险管理服务。为了消除半导体生产过程中的火灾隐患,FM用了十年的时间,通过与设备制造商、终端用户和行业专家协同作战,寻找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以化解半导体生产过程中洁净室发生火灾的风险。在半导体生产过程特别是洁净室火灾的风险管理中,FM已经成为行业的主导,行业标准的发布者。FM的标准正在向制药、生物技术、食品加工和太阳能电池板制造等行业拓展,很多公司已经通过安装符合FM Approvals《烟气或烟尘排放管道标准(4922类)》的管道系统,消除了易燃工艺排气管道系统造成的隐患,真正做到了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来降低生产企业生命财产的损失。

安联:风险防范助力业务拓展

安联设立AZT技术中心从事工业事故预防和机动车安全性改良方面的专业研究,帮助客户进行风险评估和损失预防。安联AZT的核心任务是风险分析,包括在事故现场提供损失控制方案,有效评估和分析事故中的风险因素,第一时间阻止损失的恶化,并从保险赔付损失视角向AZT提供理赔方面的一线资料。AZT通过研究保险事故和损失的深层次原因,思考未来如何避免此类损失,提出高质量防灾防损建议,防范保险事故再次发生,通过风险管理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由此获得新客户,形成良性循环。

四、风险减量服务展望

目前风险减量工作还在起步阶段,但要提高站位,坚持保险发展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切实贯彻落实监管要求,不断提升保险风险管理职能,有效满足社会对风险减量服务的需求和期盼。

(一)树牢风险减量意识。风险减量服务是助力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决策部署,践行保险业初心使命,坚持人民至上,回归保险本源的必然选择,行业要高度重视风险减量工作的深远影响,坚持把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和服务社会稳定运行作为风险减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服务好实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提升保险企业的风险管控能力,促进自身高质量发展。

(二)加强行业协同。集行业之力,加强各方合作和联动,完善风险识别、预测、预警、传递、指导、落实、跟踪机制和服务体系,构筑社会化风险减量管理工作网,研究制定大灾巨灾保险风险等风险减量服务标准,尤其要加强煤矿等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责任保险风险减量工作,进一步规范安责险事前、事中预防服务行为,明确服务标准,在重点领域取得有效突破,助力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相关风险研究和查勘标准制定,探索形成可复制的成功经验,形成风险减量合力,为车险发展找到新的增长点。

(三)提升险企差异化能力。保险企业要根据自身资源禀赋,挖掘新技术、新经济发展产生的风险减量需求,深耕细分市场,成为特定行业专家,逐渐形成行业风险管理标准,积极协助投保企业开展风险评估、教育培训、隐患排查、应急演练、监测预警,实现风险减量服务专业化、精细化。以风险减量服务为切入点,延伸至上下游产业,延伸服务链条。同时,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尝试组建风险减量团队,加强培训和行业交流,加大与专业机构合作,通过外聘专家库等形式解决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

(四)加强信息技术引领。加强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与相关行业公司及科技公司、研究机构开展合作,创新“保险+科技+服务”模式,推动风险减量工作常态化、线上化、定量化和专业化,为客户提供数字化、智能化、可视化风险减量服务,实现人防、技防的有机统一,通过科技赋能提升风险减量服务的可获得性和便利性,提升风险减量服务整体效能。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